吊带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吊带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三国三大憋屈而死的功勋重臣陆逊荀彧怎么死的

发布时间:2021-01-07 13:42:28 阅读: 来源:吊带厂家

三国三大憋屈而死的功勋重臣:陆逊荀彧怎么死的

封建社会的士人追求的目标是出将入相,认为这是光祖耀宗、福荫子孙的最高荣誉。然而,不是每一个登上高位的臣子都是那么风光无限,有的人虽然是功勋卓著,但由于种种原因,最后的结局竟然是憋屈而死。在三国时期,三个国家竟然都有这样一个人,而他们在各自的国家,都可以算得上是功勋重臣。

曹魏时期的荀彧

荀彧可以称得上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,尽管还有郭嘉、贾诩等人,但都难以和荀彧相比。荀彧本来是袁绍的属下,他觉得袁绍这个人难以成就大事,所以就离开袁绍跟随曹操,曹操高兴异常,说:“这是我的张良啊!”曹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,成为傲视群雄的诸侯,荀彧做出了两大贡献:一是挫败了吕布、陈宫等人的阴谋并最终打败吕布;二是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,以便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占据了政治上的战略制高点。

兴平元年(公元194),曹操征伐徐州的陶谦,留下荀彧守备鄄城。可是,曹操留在东郡的将军陈宫却勾结陈留太守张邈反叛,偷偷地将吕布迎接来兖州。吕布来到兖州后,张邈派人告诉荀彧说:“吕布将军是来帮助曹使君征伐徐州陶谦的,应该赶紧供应他军需粮食。”大家疑惑不解,而荀彧却知道,这是张邈叛乱,于是整顿兵马做着设防准备,并派人紧急把东郡太守夏侯惇招来。这时候,兖州的大部分郡县都已经响应吕布背叛了曹操,因为曹操征伐陶谦,留守的兵很少,留在鄄城的诸将守官也在和张邈、陈宫暗通消息,合谋反叛。夏侯惇来到后,连夜杀了十几名图谋反叛的人,这才稳定了鄄城的局势。豫州刺史郭贡来到鄄城城下,带着数万兵众,要求见荀彧,荀彧准备去见他。有人说郭贡是和吕布同谋,夏侯惇也劝他不要去。荀彧说:“郭贡和张邈平常不会有勾结,现在来得这么快,是他还没有拿定主意。我应该赶在他主意未定的时候劝说他,即便是不能为我所用,也可以尽量让他保持中立。如果我们现在怀疑他,他会因为恼怒反而会真的倒向张邈。郭贡见荀彧无所畏惧,认为鄄城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,就领兵走了。荀彧又派程昱说服了范县和东阿的守将,保全了三座城池。

等到曹操从徐州回来,因为有了这几座城,就在濮阳迎击吕布。第二年夏天,由于发生了大饥荒,曹操和吕布的战争暂时停了下来。陶谦死后,曹操想乘机平定徐州。荀彧劝他说:”兖州是将军首倡义举的地方,是您的根本,就像是汉高祖的汉中,这地方不能不首先平定。这时候如果您攻打徐州,吕布乘虚打过来,丢了兖州,将军再没有打下徐州,将军您又能回到哪里去?何况徐州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。等您攻打徐州时,麦子已经收完了,假如他们坚壁清野,我们不能就地取粮,不出十天,您的十万大军将吃什么?由于我们已经两次攻打徐州,结怨太深,即便是勉强攻破,也还是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占有它。曹操听从了荀彧的意见,先收麦子,再分兵平定了反叛的各县,最后在定陶打败了吕布,逼迫吕布东去徐州投奔了刘备。

建安元年(公元196),汉献帝回到了洛阳,曹操召集有关人员商量着迎取汉献帝的问题。有的人认为,汉献帝身边有将军韩暹、杨奉,他们向北与张杨联合,一时难以制服,不如先平定山东各地。但是荀彧却力劝曹操迎接汉献帝,曹操也听了荀彧的话,立刻赶到洛阳将汉献帝迎接到自己身边。有了这一着妙棋,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,立刻显示出其政治上的优越性。

荀彧的功劳,还体现在帮助曹操谋划对敌袁绍这件事情上。曹操迎接汉献帝,袁绍内心忌恨,想趁着自己兼并了四州地域一时强大无比,而曹操新败于张绣,打算进攻许县。而曹操,想主动进攻袁绍,感觉力量不足,想做出妥协,又心有不甘,一时间情绪失常。荀彧帮助曹操分析,曹操有四个方面超过袁绍,即度量、谋略、治军能力、待人的德操,有了这四个方面的优势,袁绍是不会有作为的。荀彧还劝曹操,应该先征伐吕布,平定徐州,然后再全力对付袁绍。曹操一一听从,直到曹操完成了这些军事行动,袁绍也没有动静。官渡之战时,曹操军队缺粮,一时心内动摇,想撤兵回许县。曹操写信给荀彧,荀彧回信说,在这决战时刻,先退兵就说明自己没有了胜利的信心。这是一个用奇计的时候,不能失去这个机会。曹操听从了荀彧的话,出奇兵袭击了袁绍的粮仓,果然打败了袁绍。

曹操对荀彧非常倚重,有大事总是先和荀彧商量,曹操外出征战,一般都是由荀彧留守,荀彧推荐的人,曹操都予以任用。荀彧在曹操手下的位置,要比诸葛亮前期在刘备手下高出许多。

荀彧憋屈而死,缘于他和曹操的分歧。

建安十七年(公元212),董昭等人说,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,配备九锡等车马随从仪仗,用来表彰他为国立下的特殊功勋。这些人把这件事拿来秘密地征求荀彧的意见。荀彧认为,曹操本来兴兵是为了匡扶朝廷,安宁国家,他应当秉承忠贞的诚意,谨守退让的笃实品格。君子应当从德义上爱人,而不是像你们现在所倡议的这样。曹操从此内心里对荀彧很不满意。正赶上讨伐孙权,曹操就把荀彧调到谯县劳军,乘机把他留在了军中。曹操进军到濡须口,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,因为忧惧而死,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岁。

曹操对荀彧可以说是言听计从,荀彧对曹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,只因为没有看出曹操想逐步当皇帝的心思,违拗了曹操的心思,最终“忧郁而死”,实在让人唏嘘!

蜀汉国的李严

李严原来是益州刘璋的成都令,非常有能力。刘备入川后,和刘璋产生了矛盾而关系破裂,刘备率军攻打刘璋。建安十八年(公元213)刘备进攻绵竹,李严被刘璋任命为护军,派往绵竹拒敌刘备。李严不但没有和刘备打仗,还率众投降了刘备。刘备夺取成都后,任命李严为犍为太守,兴业将军。后平定内部叛乱有功,进爵为辅汉将军。刘备当皇帝的第二年,李严晋升为尚书令。刘备临死前立遗嘱,李严和诸葛亮共同辅佐少主刘禅,官职为中都护,并让他“统内外军事,留镇永安”。

不过,刘备死后,刘禅虽然给李严“假节,加光禄勋”的待遇,后来也是爵位逐步加大,但李严一直没有大的作为。

问题出在建兴九年(公元231)春天,诸葛亮军队驻扎在祁山,李严监督催促运输事务。夏秋之际,赶上阴雨连天,运粮不能进行。李严便派人向诸葛亮说明意思,让诸葛亮退兵。诸葛亮听取了这个意见,退兵。军队回来后,李严假装吃惊,说:“军粮很充足,为什么就退兵回来了呢?”说这话的意思,是想以此来解脱自己办事未能完成的责任,显得是诸葛亮不愿前进的错误。李严又向后主刘禅上表,说军队撤兵,是想诱敌深入。诸葛亮公布了李严的亲笔信,李严理屈词穷,认罪道歉。诸葛亮上表弹劾李严,列举了他的种种谋取私利的所作所为,李严被免职,流放到梓潼郡作平民。

建兴十二年(公元234),诸葛亮病死,李严听说后,不久也死去了。在李严看来,只有诸葛亮才可能给他机会,让他重新做官,别人是不可能给他这种机会的。现在诸葛亮死了,他的这种机会也没有了,所以心里悲愤憋屈,致使身亡。

对于建兴九年发生的那件事情,后人有很多疑惑,甚至有人怀疑,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?因为阴雨连绵运输困难,李严要求诸葛亮撤军,诸葛亮采纳了这个建议,李严能有多大的罪过?又不是因为粮食不及,前线兵败,李严罪责难逃!李严既然已经写信给诸葛亮,回头再表示惊讶,这事很难说得通。李严难道会认为诸葛亮不会保留这封信,还是认为诸葛亮既没有保留这封信,也没有告诉任何人李严来信说粮食难以为继?还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李严派人来过?假如这件事情真是这样,那是要把诸葛亮置于死地,李严还敢指望诸葛亮会再给他机会吗?真实的情况可能会成为永远的秘密,但有一点可以明白,李严这个托孤重臣,也是憋屈死的。

东吴的陆逊

三国时期的东吴是个出军事人才的地方,所谓三国的“三大战役”,有两次都是东吴取得了胜利,而打败刘备,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指挥者就是陆逊。当然了,陆逊指挥军队取得的胜利不仅仅是这一次,夷陵之战前和吕蒙合力偷袭荆州打败关羽,黄武七年打败魏国大司马曹休,都展现了陆逊杰出的军事才能。

陆逊为东吴立下了大功,孙权也给予了陆逊高官厚禄。东吴黄龙元年(公元229)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、右都护。还让他辅佐太子,掌管荆州及豫章等三郡政务,管理监督军国大事。赤乌七年(公元244),陆逊代替顾雍担任了东吴的丞相。原任的荆州牧、右都护,武昌留守之职照常。

陆逊的悲剧来自太子和鲁王的不和,而两人的不和又在官员的子弟中形成了依附的派系。比如全琮,他的儿子全寄就依附逢迎鲁王,陆逊的外甥顾谭等人就依附太子。为此,陆逊做了两件事情都对他不利:一是写信给全琮,说他庇护自己的儿子,这必然会给自己带来灾祸;二是上书孙权,坚决维护太子的地位。前一件事得罪了全琮,两个人结成了仇怨;后一件事触犯了帝王共有的忌讳,有外臣勾结内廷的嫌疑,引起了孙权的猜忌。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,他的外甥顾谭、顾承、姚信没有原因地被流放,太子太傅五粲因为多次写信给陆逊而被关进监狱致死。孙权还屡次派遣宫中的使者责备陆逊,陆逊在愤怒痛恨中死去,死的时候六十三岁。

按理说,太子作为储君,一旦确定就不能随便改变。陆逊作为丞相,孙权又曾经让陆逊辅佐他,他为太子说话理所当然。陆逊死的时候家无余财,说明这个人清廉自守,他的儿子也不是什么大官,他为太子说话应该是出于公心。可惜,这个懂军事的陆逊却不懂得帝王心思!这时候的孙权已经称帝,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对他选太子一事有任何意见表达!一个犯忌的陆逊又怎能得到孙权的“厚待”。

一个人如果出于公心而被帝王认为有私而受到责备,尤其是这种事情还无从辩白,是不是够憋屈的啦?陆逊活到六十三岁,在那个年代也不算早逝,但再看他死前的遭遇和孙权后来对他儿子所说的话,说他是憋屈而死一点都不为过。

天津眼科医院

兰州早泄医院

上海肾病医院

长春口腔医院